2019年4月26日上午临港校区B教303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的张学新教授参与本期教与学讲坛,题为《走出传统教学的泥潭:对分课题新型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操作》,共计60余名教师参加。
张学新教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研究认知心理学、脑科学与教育心理学,发现中文特有脑电波N200,提出汉字拼义理论,创立“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教学会教学创新典型案例奖,全国教育创新先锋教师奖;出版《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科学出版社,2017)专著等。
张老师提出的对分课堂是对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挑战,期望突破灌输色彩浓厚的传统讲授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全面培养核心素养。对分课堂采取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的形式,一半由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中间引入个体内化环节,即在教授讲授之后,学生对内容进行吸收,而后有准备的参与讨论,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对分课堂的核心特点是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被称为“隔堂对分”;还有一个简单形式是“当堂对分”,即在一堂课内完成讲授、内化、讨论三个环节。无论哪种形式的对分,都需要按照先讲授、再内化、再讨论的环节。
关于对分课堂的优点和特色,张老师谈到如下几点:(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清晰、简明易懂、即学即用,对教师而言不局限于学校类型学科背景班级规模等条件;(2)能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3)既可以保障教师知识传递的高效,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显著减轻教师的机械性教学负担,打造氛围轻松的教学课堂。
张学新教授以清晰的思路、流畅亲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传统讲授教学法来说是巨大的冲击,也是重大的挑战。在金课建设的政策导向下,教师们确实需要认真思考作为传道受业解惑之人如何维系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如何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如何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使其成为会思考会输出的人,对分课堂的存在不失为这样一个出口。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带着兴趣和问题与张学新教授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教与学讲坛资料下载路径】
信息门户(右下角)—教师教学发展学分管理—在线咨询—学习资源-线下配套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