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

第6期教学午餐会:“工匠精神打造无创空间”

时间:2016-11-01浏览:200设置

10月28日,第6期教学午餐会邀请了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周志勇老师和苏恒老师,与来自各二级学院、教学部等近50名老师分享他们以设计工作室为载体的“从做中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设计与艺术学院作为2014年新成立的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托行业成立机电设备产品设计工作室,医疗产品设计工作室,生活设计工作室,交互设计工作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特色。

周志勇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他所负责的“无创空间”工作室。工作室传承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学校特色,组建了跨学科团队,实现差异化定位与互补,立足于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根据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设计与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对职业发展缺乏认识、学习目标缺失、缺乏有效的实习实践以及缺少团队、教师指导、信息渠道、资金人脉等问题。成立工作室以后,学生加入团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深刻,学习目标更明确,企业化运营承接项目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对学生就业具有很好的帮助。学校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在创客空间创业的平台,同时,也有创业导师负责推荐学生就业。此外,资金保障方面,由教师科研团队负责筹措资金,工作室与区域产业园区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工作室在求真务实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真正的实现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落地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深化。

苏恒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基于现代师徒制的工作室教学”。他借鉴了“工匠精神”的教学制度,创办的工作室定位于:面向学生,敞开大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苏老师提出了工作室的三字决“守、破、离”。“守”是最初模仿师傅的一切,认认真真吸收师傅传授的知识;高年级要学会“破”,就是融合创新,在守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变成自身之本领;毕业就必须“离”,毕业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开创自己的天地。对于工作室评价制度他谈到,技术占40%,而品行占60%,要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设计大师,而是会好好做事具有“工匠精神”的设计工作者。最后他坦言今后工作室要走的路:“我的工作就是培养设计师,用四年时间,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为优秀的人之后,才能成为优秀的工匠。有了德行和精神,才能走得很远很高。”

    听了两位老师创办工作室的经历以及欣赏了工作室所创作的各种产品,在座的老师无不感受到他们设计艺术的才华与底蕴,他们对于教学的执着与激昂。并在反馈中表示,工作室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启发,“工匠精神”、“无创空间”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